太虚渺渺,云汉迢迢,月儿弯弯复又圆圆
庄子名言,庄子的名言名句大全经典 1、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知北游》
穿过牦牛和鹰笛,人们走进了西藏
人们走进了一方人间越来越少的净土
那儿的天空和太阳,曾被所有去过西藏的人们仰望并且讲述
不知道他们透过蓝天和阳光,能否看到头顶上的那个天堂,能否聆听到阳光之上的神喻
在那个世界之巅的祈祷声里,我想我只能感叹人们向往天国的愿望是何其的强烈
那些把自己的房子修得既尖又挺如同要拔地而起的人,那些把自己的修行之处选在高山之巅的人,那些在芸芸人间行为高蹈的人,他们的心里永远有一个不落的天堂,有一个不沉的信念,有一个不凡的追求
他们是放羊人,他们是王公贵族,他们是将军重臣,他们也是才子佳人,他们更是凡夫俗子,然而当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到达一定境界时,他们都把自己的脸慢慢地转向了西方:西方,是佛的居所,是日落的地方,是生命的归宿,是寂,是灭,是死,也是新生!是最后的明白,是最终的觉悟,是一切的一切重新的开始!世界之大,东西南北,佛为什么不把他的宝座置于它处而偏偏置于西方?佛光自西而来,佛悲悯的关怀自西而来,而西去的路,不正是我们觉悟的路么?
宏大的梧桐有种让人不得不欣喜的本领
来时是团簇而油绿的,所以有大片大片的凉爽,阳光以至不许趁火打劫地加入小小的光斑
这树却不宜景仰,洋洒的绿排山倒海,顿生被其吞食的紧急
最佳的观赏办法莫过于倾听叶语
这时候又要说到风了
当一缕细风偶尔闯入叶与叶的间歇,它便发端了怪僻的游览
呆头呆脑的一通乱转,看尽了叶的纹理,抚尽了叶的质量,尝尽了叶的平淡的芬芳
风没有恒定的轨迹,着了魔似的撞击叶片,萧瑟的声响是叶对风的品头论足
军事训练举行的半个月里,叶的脸色寂静变革着
叶儿发端落进风里,惭愧般的微红,满是羡煞旁人的称心如意
在凌晨的宁静中捡拾几片躺叶吧,大概不妨听到它们的故事
我又一次攀援在湛卢山崎岖的古道上,云雾环绕、山涧潺潺、青松翠柏、淡花草香
灌木丛探出一簇簇啼血的杜鹃,不知名的彩蝶在其间飘逸
我深深融入在湛卢山十六景中——欧冶洞、铸剑池、试剑石、炉坪、断碑、仙姑洞、欧冶祠等遗址
欧冶子和他的“天下第一剑”的神奇传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造访这天下第一剑山
半山腰一凹处,便是朱熹的“吟室”遗址
公元1151年南宋理学家朱熹并在此读书、著述、讲学、授徒
朱熹还对《周易》的乾坤卦辞进行了深入的钻研
朱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吟室旧址上扩建为“续贤庵”,继续传授理学
100年后“吟室”由来自将乐的理学家杨缨把持,易名为“湛卢书院”,并亲自担任湛卢书院山长之职
湛卢书院自宋以来,历经七百余年,到民国初年已破落荒芜
有碑刻、古臼、香炉等淹没在废墟中
我站在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前,寻觅着湛卢书院的真实原貌
尽管这座书院已被历史沧桑的烟云和岁月的杂草苔斑所湮没,然而,此时我的眼前却浮现出当年莘莘学子们热闹壮观的学习场景;依稀听到朗朗书声在幽邃的湛卢山上空飘荡着
这座书院的历史辉煌正如杨缨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学子们在书院学习和传播文化教育的盛况
谓湛卢书院:“乃藏修之得所,常抱膝而长吟,时而玩峰头之月,时而鼓洞口之琴,时而倚檐前之竹,时而听窗之禽
射北斗之光,一灯频燃黎火,山擅南天之秀,万象尽罗胸襟”
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缠绕着我,令人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