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画竹写竹,更以竹自喻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如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都喜欢在独钟的花草中与个人婉转地神通,明快地融汇,建构起带有独特印记的文字魅惑
郑板桥则用墨竹来搭建他的独特印记,看,这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傲岸不屈的竹子和耿介刚直的人已叠合到了一起
再看,郑板桥在罢官离去时留给当地父老的墨竹题画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
天渐渐冷了,不经意间冬天已然来临,空气干燥得像老女人的皮肤
抬头看天,天色昏暗,没有一丝活气
若变换有风雨,昂首即是青天
若择选有迷惑,昂首即是来日
再有一只只休憩在这边的水鸟,时而在海面低飞,探求水中的水族;时而坐卧在芦苇丛中栖息;不停地叽叽喳喳
咱们之间的隔绝,不在路上,不在意上,而在那一程山川的循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