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过中午的12点
没吃早饭
我感觉到腹中空空,饥饿难忍,四肢和头都已不复存在,人很漂浮
额头冒出汗,虚脱的像蟒蛇蜕了皮一样
心儿也早已不知去向
妈妈以及我的两个妹妹在秋风扬起,把满天的白云吹得高而远的时候,回豫南去
我坐在三轮车上好奇的问妈妈,那咧着嘴笑的叫什么东西,它会那么白啊?妈妈点了我的小脑袋说,棉花啊!你不是想看棉花吗?我一看哇!好多,铺展在大平原上的简直是巨幅的白缎,很随意的大手笔,那时天真的以为地上的棉花要比天上的云还多,河南真是个好地方,仅凭这白得刺目多如云朵的棉花
秋风展开了我好奇的心灵
所以我在家里种了棉花后经常待在棉花地里,棉花是我的快乐,我甚至期望做个摘棉花的无忧农人
把棉花拿在手里,暖暖的,宛如母亲的手,仿佛能触摸到她那一颗滚烫的心,秋竟然这么美好,每一丝的秋风都夹着棉花般的暖意,这暖意在流动中
仿佛母亲在我病中敷在我额上的热手巾
那个年月温饱居然是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但饿着肚子我们依然能笑逐颜开的也是那段日子,全家人挤在蜗居里吃着煮红薯,把一屋子的气氛弄得热烘烘的
那样的日子朴素简单甚至寒酸,但秋风里一家人有一种丰收的满足
邻家的枣红了,红得叶儿差不多掉光了,他们把打下的枣儿送了给我一些,母亲把洗好的枣儿丢进我嘴里,我贪婪的嚼着,很甜,像蜜如线般达到心里,我说母亲要每天都能吃到枣子就好了,我们种下棵怎么样?母亲应允了
于是总是在梦里见到秋风摇落满树的红枣,树下是忙得团团转的我,又吃又捡,一脸的满足和自豪,可惜枣树没有长大,母亲就回了云南,没有再和母亲一起吃枣,我再不能张开口来等母亲喂我一颗甜蜜的枣了
拿起一颗红枣,遥想远方的母亲
秋风起了,嚼着红枣有丝甜蜜的苦涩
我在每封信里传达着这种苦涩,可惜母亲没解开我苦涩的结
又是一个秋风飞扬的季节,但满地的积水似乎还在延续夏日暴雨的肆虐,玉米地里游鱼依然在穿梭,人已或为鱼鳖,麦子没法种了,只是用钉耙拉了几下就丢了进去
谁也无法逃避自然的惩罚
母亲几经权衡还是走了,带着两个妹妹,她不断地回头,她把儿子落在了河南,虽然她舍不得,河南那块我曾经给我带来快乐的地方,现在变得色调晦暗了
我追着母亲,秋风扬起了红的
啊,我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一站
/>我的母亲 近日我因为清晨追我快速下楼的儿子,一不小心从楼梯上跌了下去,来了个空中飞人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不穿高跟鞋,我那双五百多块钱买的“冰女人”牺牲在此次“飞行”中,侧面的帮被镪起来好大一块皮子
跌伤的我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拿起手机给我的母亲打了个电话
电话一想听到母亲的声音我着实有些忍不住了:“妈,我摔了,……”上气不接下气的我哭了起来
母亲听到了边安慰我边告诉我不要动并用非常专业的口吻告诉处理扭伤的办法
并且告诉我要坚强,不能耽误工作
母亲的专业处理方法让我想起了若干年前母亲受过类似的伤
作为一个野外工人的妻子,母亲除了天生的劳碌命外还吃了不少的苦
百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到走上解决生计的每一步,母亲付了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父亲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一直是钻工,挣的薪水多少不说,常年的野外工作使家中所有的一切全包在母亲的身上
为了供养我们二姐弟读书,农村出身的母亲在八十年代初期走入了市场
那时候一天挣几块钱回家母亲都开心的不得了,晚上还要辅导我和弟弟学习
母亲是上个世纪文革时期的高中生,高考恢复以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参加高考
但母亲对我和弟弟的学习特别重视,也时常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对于购置学习上的用品和学校交的费用“小气”的母亲从不吝涩
做生意的时候,每天早晨天不亮母亲就骑着自行车去进货,二十多年以来母亲一直做小买卖
所说母亲受的伤就是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母亲为了进货在火车道上把脚扭伤的
当时的母亲很坚强,没有因为扭伤耽误一天去市场,想想那时候家里真的很穷
否则母亲怎么的也得歇歇呀,又一想母亲真是坚强
如果不是自己扭伤了,很难想象扭伤是多么的疼痛
母亲自己不但坚强并要求我和弟弟做坚强勇敢的人
(这次我扭伤母亲就一直督促我上班,但母亲是心疼我的,给我送了许多治疗外伤的药,并且每天用电话监督我按时服用的情况
) 直到我毕业参加工作已经劳累了大半辈子的母亲还是没有停止做生意,单位行业前几年不太景气的时候父亲就拿不回家里多少钱了,弟弟上大学花销大母亲每天驮着水果下乡去卖
农村拿不出来现钱,母亲就用水果换成粮食然后回来再买粮食
母亲的性格很开朗,说话总喜欢敞开嗓门,说到高兴处就哈哈的大笑几声,跟母亲谈话总令人觉得亲切又愉快,很容易地被她的开朗所感染
母亲时常拿出她的手和我和弟弟的手对比,母亲的皮肤很好,但常期在外面蹲市场被风吹又黑又粗糙
母亲说:“黑手挣钱白手花”是啊细皮嫩肉的我们除了上学,那时又会做什么呢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她处处都要做的优秀,在市场里所有的母亲她也是最骄傲的一位
母亲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细心、耐心、关于以及教育方法正确,我和弟弟从来没给母亲丢过脸,每次全国各科奥林匹克竞赛我和弟弟均被学校双双选重到市里参加,从赛场归来路过市场时母亲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我们捧回我们红色的奖状和证书的时候母亲总会用激厉的语言鞭策我们前行
记得有一次我考了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本学区的第二名,把红色的奖状拿到家里
兴高采烈的粘到了墙上,母亲看了问我做什么
我说:“妈妈,你看我的奖状
”母亲严厉的批评了我:“女儿,这个奖状证明不了什么,它只是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土包,证明你走过去了,人生的路长着呢
一个土包算得了什么
”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把墙上的奖状撕了下来
母亲和普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是位伟大的母亲更是位出色的母亲,付出终于回报,母亲的一双儿女,我和弟弟现在都有自己的工作
弟弟和我对父母都很孝顺,现在的母亲虽未老先衰,但在精神上母亲是充实的
正是因为母亲的所作所为使我和弟弟懂得了做事和做人,也正是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母亲才使得我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走好我人生的每一步
/> 海子的家在安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安庆
海子出生于1964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公历3月26日中午
在海子之前,她还有两个姐姐,可惜的是,大姐姐两岁的时候生病离开了人世;第二个姐姐来到人世间,在襁褓里还没来得及看上这个世界一眼,一天后就离开了人世
海子还有三个弟弟
海子的父亲名叫查振全,当时是个裁缝;母亲叫操采菊,虽然只读了5年书,小学文化程度,但是她经常和一些“文化人”接触,也看书读报,来他们家裁衣服、做衣服的邻居顺便把家中的报纸也带给操采菊看,母亲又把读过的内容编成一个个故事讲给儿子听,海子也由此有了潜意识,所以识字很快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父母亲随着村上的人到操场上批斗牛鬼蛇神和四类分子,而且还得朗读《毛主席语录》,海子跟随着父母亲每次都参加朗读会
在四岁的时候,他还代表全家去参加了《毛主席语录》背诵会,获得了第一名,而且是参赛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于是,父母亲决定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才
1968年9月,海子5岁了,父亲查振全把他送进了小学
在业余时间,海子很懂事,他会背着小箩筐到小树林里打猪草,这样子给家里挣工分
那时候家里很穷,海子经常吃不饱,经常感到肚子很俄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学习,他学习很刻苦,很用功
总是得奖,总是班级的前几名或者第一名,海子优异的学习成绩很让父母亲高兴! 海子上初中时,迷恋上了小说,而且写的文章很受老师的器重
他喜欢一个人独立思考问题
他还喜欢钓鱼
1977年9月,海子考上了高河中学
1979年,海子高考后,父母亲再三思考,决定让他填报北京大学这个志愿,后来成绩出来后,他顺利地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了
要走了,慈祥的母亲借来了30元钱,装进了海子的内衣口袋,用针线封住了口袋,这样子安全,母亲让海子到北京后再拆开,还说,钱不够的话,来信再寄! 母亲舍不得儿子走,临走时,母亲泪流满面
父亲一直把他送到了合肥火车站
海子开始了他的北大生活
首都北京的一切让他感到陌生又好奇!那悠久的人文历史,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来往的车辆,林立的高楼,给海子留下了美好的影响
海子在北大尽情地汲取着知识和养分
但是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从来不忘记自己的父母亲
经常给家里写信,内容有北大的学习情况、生活,还不忘问父母的身体状况
80年代初期,汪国真、北岛、舒婷等诗人影响着大学生,朦胧诗被大家所喜爱,他们在谈论、朗诵诗歌
但是当时海子并不喜欢,他喜欢阅读文学著作
在大一下学期的后半期,海子却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的论文水平也有了提高
从大二的暑假开始,他找了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可以挣到的钱基本够生活费,但是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在大家面前朗读自己的诗歌,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海子开始关注诗歌,同时也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小诗
在大二下学期的一天,他认识了骆一禾
当时骆一禾是九七级学生,在中文系,他的文章和诗歌经常在校报校刊上发表,已经在学校里很有名气
骆一禾对海子的诗歌的优缺点真诚地指了出来,海子从骆一禾那里学到了好多东西
比海子大三岁的骆一禾一直把海子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爱护
后来,海子又认识了比他晚两年进入北大外语系就读的江苏徐州的西川,他们三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再后来,西川和骆一禾相继加入了五四文学社,发表了很多作品
海子没有加入
他们三人被称为“北大三诗人”
后来,海子到石家庄的一家法院实习
当时有一件案子由于审理不公平,使海子放弃了将来从事法官这个职业的打算
所以,后来学校把他分配到安徽省司法厅和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工作,都被他拒绝了
毕业时,海子哭别了同学们,被分配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工作
这农村苦孩子告别了乡村,终于从贫穷的土地上走进了北京首都,在校刊做编辑,主要工作是帮着修改稿件、编辑稿件,采写新闻报道,海子凭着很强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很快地适应了这份工作
海子第一个月的工资是90元,他给父母亲寄去了60元钱
海子的处女作是1984年10月创作的被誉为典型学院派的《亚洲铜》,这首诗是他诗歌写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后来发表在四川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上
骆一禾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当编辑,主要负责诗歌版块
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也参与创办了星尘诗社的刊物《星尘》
1984年,海子调入政治系哲学教研室,还带部分学生的课程
也就是这年,海子上哲学可时认识了一位83级的学生“蓝海湾”(化名),一位热情大方的内蒙古姑娘,她也对诗歌很喜欢
同时对海子很崇拜、喜欢
海子恋爱了
恋爱的甜蜜为海子带来了激情和创作欲望
1985年,海子为这位女孩子写了好多优美的爱情诗,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里
1985年,海子开始了《太阳》大诗的协作,其中的《太阳·诗剧》开始创作
后来,为了找寻《太阳》是片创作的题材,他在暑假只身从北京出发,经过四川成都、甘肃(敦煌莫高窟)、青海,然后直接进入西藏,到达了拉萨
海子被西藏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住了,他了解和掌握了丰富的藏传文化,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