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
”陕北高原的窑洞内,早春二月的阳光下,是最适宜剪纸的天气了,靠窗一张土炕上,是最适宜剪纸的位置了
在陕北,哪家的女子不会剪纸?哪家门窗没贴过红彤彤映照日月的喜花呢?“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风天那个雪地,年来到!”大年三十,贫寒的土炕边,美丽无瑕的农家女儿轻盈地盘坐上面,一条乌黑的麻花辫一甩,辫结上的红头绳扬起未落,一对喜气洋洋的大红窗花已剪了出来----这是小时候在舞剧《白毛女》里看到的情节
/>家乡的秋在城市里读了四年的大学,又回到了距离家乡百里之遥的县城,还是不能和我的那个小村庄朝夕相处
与家乡的联系总如一支断藕,虽被腰斩,但总有丝牵牵连连,独我一人知道,丝,是我的心事
而今,重阳刚过,天气变凉,秋虫唧唧,我更加怀念起秋天的家乡,尤其是家乡那绵绵的秋味
一家乡,处在一片远近无山的平原上
每隔四五里路,就能见到一簇蜷伏的村落
秋天的早晨,多雾
那雾很浓,就如同扯不开的棉絮,远树近树都消遁了枯瘦凋零的模样
低低的檐棱,只是一条若有若无的暗线
家乡的早晨,起床最早的是老人,每到五点,天刚擦亮,在浓浓的晨雾那面,听到谁家的门板“吱”的一声,很脆,然后另一家也“吱”的一声,打开了农家疲惫而原始的一天
东门里、西门里,先后走出了早起拾粪的老人,大襟褂子随便披在身上,一张铁锨,撅着一个粪篓,便开始了环绕全村的“狩猎”,运气好的,转到半个村子,就能捡到满满一篓,“天还早着哩,再去捡一篓”
家乡人是聚族而居的,大大小小一个部落
一家子人,自然少了些寒暄,见了面有时随便答应一声,甚至不用说话,便各忙各的去了
不过有时也能听到老兄弟几个随便唠几句:“唉,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凉啦!”“呵,可不是呗!”“赶明儿就把那点地种上吧
”“种上,也该种上啦!”这北方人的谈话,在简简短短当中,饱蕴着北方人直爽和敦厚
年轻人起床,就像年轻人的脾气,毛躁!男人提上裤子,蹬上鞋子,披了褂子,先去挑水
听吧,那个四四方方的井台子上,总有叮叮当当的水桶碰撞声,透过蒙蒙雾气传过来
那是绵延了上千年的脆响
顺着这个声音走吧,肯定能找到一则美丽的传说或者一个优美的神话
女人简单地拢一把头发(或许,头发上还挂着一根昨天的草叶子)
这时,男人挑一担水,颤悠颤悠地进门了——家乡的水是甜的,一凉能凉到骨头里去——女人提半桶水,哗啦啦倒进锅里,扣上高粱秸钉的锅盖儿
风箱啪嗒啪嗒地,在各家矮小的窗户里,在厚厚的门板后面传出来
家乡的早晨,不能不重视风箱,是风箱把乡村的早晨给拉长了,风箱那沉实而节律的啪嗒声,让农村的日子变的脚踏实地
那时的家乡,厨房、卧室还有客厅是一体的,灶台和炕头连着有一条暗道,所以风箱一响,便把灶火的一部分热气吹进了炕洞子,睡在那炕上,不用电褥子,就很暖和,孩子睡在上面,恣得直翻跟斗
风箱搅醒了看家狗的最后一个回笼觉
他们从立着的棒子秸里钻出来,比着赛似地叫,你叫,我也叫,还有鸡、鸭,还有水桶,还有车轱轮子,还有爱絮叨的老祖宗,都来这里凑热闹
秋天的早晨,忙忙碌碌的,乡下人生来就是忙碌这个世界
二秋天的中午,天高日暖,白云碧天
太阳已不再是秋老虎,而完全慈祥成一位七十的老祖宗,慈眉善目的
高粱已经熟透了脸,红红的,脑袋低低地压下来,沉沉的,风一过去,摇摇晃晃,活像一个醉汉
干硬的土块被挤出了一道裂缝,裂缝里现出红薯们肥硕的胸腹
花生也到了收秧的时候了,饱满的花生,沿中缝一捏,“啪”的一声,里面现出两个肥嘟嘟的果仁,活像两个正在酣睡的娃娃
我们小时候,常常围着花生唱简单的儿歌,“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躺着个白胖子”
这些儿歌装饰了我们童年的梦
21、子乔:哈哈哈哈哈,187的男人居然长着37码的脚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也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当雨声再次袭来,我的关于玉米的故事行将结束
田野空荡,一辆牛车上坐着我的亲人,像运载着村庄孤独的血液,要一一分发给又冷又渴的茧手和心脏
四
第四步谈婚论嫁
从爱河爬上岸的时期,应该算是谈婚论嫁的时候
到了结婚以后,双方才清醒过来,才发现对方的很多不是,才后悔
其实也没有什么,没结婚前双方都各自按自己的习惯意识生活,如今在一起了,很多东西都冲突起来了,这就跟去旅游一样,第一次去的时候想着那地方多迷人,如果你第二次、第三次……去,且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那么原来罩在景点上的光晕也便消失了,这就是所谓的距离美
但我们的一生都不可能在旅游中度过,还得一天一天地打发日子啊!不知不觉中,婚姻又走了一步,进入了磨合期